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最大的行业。棉纺织产业集群以生产纱线、坯布、色织布和牛仔布为主,是纺织工业发展的基础。2006年棉纺织全行业纱线产量1740万吨,同比增长20%,纱线产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和江苏,占全国产量的48%;2006年全国布产量599亿米,山东、浙江排在前两位,山东71.5%为纯棉布,浙江59%为化纤布。牛仔布产量达到30亿米,增长11%,其中广东约占40%,色织布27亿米,增长17%,主要集中在江苏。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的棉纺织行业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有19个县(市)、镇,在行业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等省。此外还有部分县市棉纺织行业也相当集中,但还没有成为试点地区。
实力雄厚
尽管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表现为纺纱企业较大,织造企业相对较小,但棉纺织集群的主要特点还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多为私营企业,分工明细,产品结构高速迅速较型容易。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这19个试点集群地区有纱锭1500万锭,产能约占全国的20%左右,织机21万台,其中80%为无梭织机。产品集聚生产的特点突出,19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有大约2万户以上的企业,纺织工业的总产值约2000亿,近100万人从事纺织生产,其中90%来自农村。充分显示了对当地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山东滨州邹平县以纺纱为核心,带动棉花、织造、印染、家纺、服装乃至电力、运输等上下游相关的产业,支持产业集聚和发展;福建晋江以服装为核心,带动了上游龙湖镇织造、服装市场的蓬勃发展。
特色鲜明
纺纱产业集群:
由于棉纺企业是劳动密集性企业,门槛低,回收快,容易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末民营资本大规模涉足棉纺业。这些纺织企业抓住发展时机,发奋图强,经过原始积累、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等各阶段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棉纺产业集群。但这种纺纱产业集群地是初加工产品生产集聚地,还没有真正形成从初加工到最终产品产业链完善产品生产集群。
进行试点的纺纱产业集群有山东省邹平县、高青县,江苏张家港塘桥镇、金港镇、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这5个产业集群纺纱品种各具特点,山东省邹平县、高青县、张家港塘桥镇主要生产大众棉纱线产品,江苏金港镇以生产氨纶纱产品为主。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主要以化纤短纤制线产业为主。
山东省邹平县、高青县的棉纺织业是两县的支柱产业,目前纺织企业各发展到120多家和211家,(规模以上企业为40家和75家),拥有棉纺锭900万锭以上,从业人员约22万人左右,棉纺织产业是这两个县的支柱产业,也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产业。据统计,仅这两个县就使约90万人口脱贫。近年这两个县纺织行业的技术实力明显增强,邹平魏桥创业集团“三无一精”比重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精梳纱比重达85%、无接头纱比重高达100%、无梭布比重达50%,“魏桥”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精梳纱线荣获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高青县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县总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从种植棉花到纺织印染、服装生产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拥有鲁群(鲁泰)、兰骏等一批骨干企业,90%的设备为2000年以后的装备,设备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江苏省塘桥镇拥有棉纺生产能力200万锭,棉纺织总产值80%是全国第二大的棉纺织企业华芳集团创造的。与此相邻的是一些中小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采用多种纤维按不同组分、配比进行混纺、包缠、包芯等工艺,生产各具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纱线,给该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纺纱行业主要特点是氨纶纱产品。拥有纱锭120多万锭,生产的氨纶纱主要有氨纶包芯纱、氨纶包覆丝、氨纶包覆线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是全国最大的氨纶纱生产基地,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0%。金港镇氨纶纱生产企业利润率平均在8%,高于全国棉纺织平均利润率,发展势头强劲。
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主要以化纤短纤制线产业为主,全镇共有纺锭总规模约85万锭,是我国主要涤纶短纤制线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