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搜布首页 > 行情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1-7月纺织工业产品生产情况点评
http://www.soubu.cn 2008年08月27日14:30
    生意社8月26日讯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较大的变数,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关键时刻,如何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脉络,如何理性看待行业的发展?数据是最好的参考,数据是辅助决策的工具。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刊,《纺织服装周刊》以关注行业、服务企业为至高责任。今天在此开设的全新栏目《数据说话》,将利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强大的数据优势,及时发布行业生产、投资、经济和海关相关数据,并由行业分析师加以分析点评,使读者能迅速得到权威、一手的行业运行信息与解读。

    让数据说话,让决策有据可依。

2008年1~7月纺织工业产量汇总表(规模以上)

名 称

单 位

2008年1-7月累计产量

累计同比%

化纤浆粕

808261

22.03

化学纤维

14021206

4.76

粘胶纤维

857952

1.43

合成纤维

12931356

4.88

12202494

10.78

万米

3182188

6.71

印染布

万米

2792552

8.66

绒线(毛线)

175321

-3.73

毛机织物(呢绒)

万米

40063

8.25

苎麻布

57669074

-11.07

亚麻布

96246998

-4.95

117544

19.94

丝织品

万米

554745

3.23

非织造布

441014

31.28

服装

万件

1146941

6.21

梭织服装

万件

518190

2.75

针织服装

万件

628752

9.24

合成纤维单体

5957206

1.19

聚脂

6294063

2.82

  数据点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08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所生产的大部分品类纺织产品产量呈继续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回落。化纤、布、服装等主要大类产品产量甚至呈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个位数增长态势。

    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重点代表产品来看,受市场传导机制、成本消化结构等因素影响,越接近于产业链前端的产品产量增速回落越快,而接近于产业链终端的产品产量增速回落则相对慢一些。如化纤产品受到下游需求不旺的影响,其产量仅增长了4.7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13.23个百分点,处于2006年3月以来的产量增速最低点;比纤维稍后一环节的纱线产品在今年以来,其产量增速波动节奏与化纤产品基本保持一致,虽然在2008年1~7月保持了10.78%的两位数增速,但较上年同期也回落了9.41个百分点(具体化学纤维、纱的产量增速情况如图1所示);而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重点代表产品––布的生产增速在今年1~7月尽管增长缓慢,但增速回落势头较前端的化纤、纱线产品有所减缓,回落了7.15个百分点;最后,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的重点产品––服装的生产由于受国际需求减缓的市场因素影响,产量增速也回落了7.92个百分点(具体布、服装的产量增速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2007年-2008年7月化纤、纱产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图2 2007年~2008年7月布、服装产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从2008年7月当月产量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品产量环比增速为负,这一趋势与2007年同期基本一致,主要是受到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具体主要产品产量2007年7月、2008年7月的环比增长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主要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从主要产品的生产地区来看,东部沿海的传统纺织大省仍然继续占据着产量排行榜的前几位,但已明显呈现增长乏力态势。(主要产品产量分地区的增速对比情况如图4、5所示)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化纤产量排名第三位的福建省,其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21.34个百分点;纱产量排名第二位的江苏省,增速回落了21.95个百分点;而2007年1~7月布产量排名第四位的广东省在2008年1~7月下滑两位至第六,增速回落了11.29个百分点;服装产量排名第五位的福建省,增速回落了26.44个百分点。

图4  部分省区化纤产量增速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图5  部分省区布产量增速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发表评论 】【打印】【关闭
相关资讯
·巴基斯坦纺织工业倍感棉价盘旋上升压力 2008年08月27日10:17
·2008年1-6月纺织工业产品生产情况 2008年07月30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