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搜布首页 > 行情资讯 > 即时快报 > 正文
纺织业在困境中“求生”
http://www.soubu.cn 2008年10月14日12:36
一、纺织业困境中求生
  自2007年底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和国内CPI高企,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中国的制造企业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大陆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主要是受成本上升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命题:昔日所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渐趋丧失。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中国新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历年的广交会都被看作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晴雨表。然而刚刚结束的第103届广交会,却被媒体称为没落的广交会。报道说,今年广交会最遭重挫的是纺织服装展区。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每年都要向中国进口大量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不过现在他的采购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了,因为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的东西似乎更便宜。中国的服装价格要像以前那样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空前严峻! 一些国外客户开始将采购地转向孟加拉国、印度、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如果我国相关政策继续从紧,国内将有部分纺织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 
  现在外国客户暂时难以割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有一个更大原因是周边国家产业配套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短期内尚难以取代中国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目前,周边国家纺织业水平与中国还有差距。但是,目前低端产品向这些国家转移明显。 
  从长远来看,随着周边国家纺织技术成熟及产业配套的完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面临更多困难。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外国客户已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低价位国家转移。目前,这已成为战略转向的开始。 
   
现在的纺织业是10家公司9家难 。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纺织品行业目前正面临的困境。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102.88亿美元,同比减少11.07%.1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实现8.19%的增长率,比2007年同期下跌30.9%
  就拿我们盛泽来说吧,盛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并且是与苏州、杭州、湖州齐名的中国四大丝绸之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盛泽丝绸业经过几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引进数万台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镇内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国内最大的丝绸纺织品专业市场之一。盛泽镇已经成为我国丝绸纺织业主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自2007年底以来,原先盛泽镇大量的民营纺织化纤企业目前一部分已关门倒闭,尤其是间接纺企业。全镇间接纺企业的产能已从原先的200万吨压缩至20万吨,仅剩下十分之一。 
  纺织化纤行业近年来遭遇的困难主要来自成本压力和人民币升值两块。成本压力体现在,首先随着国际上能源价格上涨,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石油衍生品价格更是急剧飚升。另外从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劳动法》,也使纺织业的用工成本大量增加。纺织业的利润本来就很稀薄,所以工资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就显得尤为沉重。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而且该行业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连1%都不到。新劳动法出台后,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了10%-20%
  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下游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大大压缩,许多企业因此亏损和倒闭。 
  面对着重重生存困境,国内一些大型的纺织企业也开始谋求自身的转型之路。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国内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与之相伴的,纺织业也迎来了行业进一步整合升级的机遇。纺织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在出口形势不利和国内调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中小服装企业淘汰出局,能缓解中低档服装供大于求的局面,促进纺织品服装产业行业升级。 
三、 中国创造 :一个新命题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路线以来,中国一直把引进外资和振兴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人民币汇率低下以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欧美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开展出口加工贸易。迄止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排名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更是高达1.5万亿美元。中国由此也获得了 世界工厂 的美誉, 中国制造 为全世界贡献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然而“世界工厂”的美誉是不能久远的,因为它背后意味着中国缺少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中国在做的只是劳力加工,赚取的只是加工费,而这种中国制造的代价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一个更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是,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寡头或明或暗的操纵下,石油、矿产、粮食等大宗原材料市场价格暴涨,正在大大挤压 中国制造 那点微薄的利润和积蓄。而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更是让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原有的制造业模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从宏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以实现经济从依赖廉价产品出口向依靠内需拉动的稳定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社会所要求的趋势,也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如果调动起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内需,中国无疑将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型和升级更是迫在眉睫,专业化+业态创新 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显著特征。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所有的美好前景都将仰仗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创新,以及未来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四、以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品牌战略 
  一是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开发其他市场不可替代产品。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国内70%.因此,在原料、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小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企业必须走创新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内部成本。  二是培育自己的品牌,争取更多价格话语权。培育品牌很难,它要得到消费者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企业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市场信誉和自有品牌,逐步走出贴牌生产,提高市场议价能力。三是利用人民币升值,进口部分辅料加以冲抵。 
  除企业自身努力外,国家还应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提供条件。在我国纺织业关键设备进口方面,国家应给予更多减免税优惠。
发表评论 】【打印】【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