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证能帮外贸企业省钱
仅服装类126份原产地证书就为企业减免关税6万多美元
本报讯(李静静 谢永康 记者曾凡荣)今年1—10月,吴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682份,签证金额2005.5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和165%。
目前,吴江地区签发区域性原产地证书的产品以化纤面料、服装、电子机械产品和化工品为主。以亚太协定原产地证为例,2008年前10个月,吴江地区服装类产品出口共签发了126份原产地证,签证金额130.04万美元,按关税优惠幅度37.7%计算,能够为企业减免关税约达6.37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贸易中,产地证书是出口商品的“经济身份证”,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敲门砖,企业凭此可获欧盟等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近年来,随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普惠制方案的调整,普惠制的优惠优势已经被逐渐削弱,而区域性优惠政策正逐渐代替普惠制优惠政策。由于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是对等互惠的,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较少,因此,这对于外贸企业拓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是一个有利商机。
据了解,在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政策下,吴江的进出口企业在进口该区域国家的原材料、零配件时,利用国外企业提供的原产地证,可以在我国海关享受到进口关税优惠,从而节约进口成本;另外,国外进口商利用我国签证机构签发的区域性原产地证可以在进口国享受到关税减免优惠,产品的进口成本显著降低,使我市出口企业在与国外进口商议价时更具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区域优惠制的生命力更加强大,它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实行出口多元化、化解市场风险的一个有力支点。
当前,我国各出口企业正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减少等各种障碍和阻力,因此,相关外贸企业要充分用好外贸优惠政策,积极申请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出口,迎着金融风暴继续前进。(来源:吴江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