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搜布首页 > 行情资讯 > 企业故事 > 正文
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形成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http://www.soubu.cn 2008年12月02日21:06
1700万元奖金“点燃”企业创新热情

  2005年,吴江横扇镇一家以缝纫机零部件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备受关注。江苏万工集团与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联合,经过2年多开发、调研后,成功研制出“WG2000型高速喷气织机”。

  这是我国纺织机械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结束了我国在喷气纺机方面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该项目当年被省科技厅立项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此后,国家发改委也将该项目立项为“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专项项目”,成为国家“十一五”的基本项目。

  因为被省科技厅立项,万工集团获得了省政府1500万元专项资金。

  2006年初的吴江经济工作会议上,当着吴江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面,吴江市政府又专门拿出200万元现金,重奖万工集团。

  这1700万元奖金“点燃”了企业创新热情。吴江市科技局局长史建荣说,受产业特点影响,吴江民企过去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很多纺织企业多年来就是满足于“弄弄机器”,购买机器,纺纱织布,企业不用搞创新照样生存得很好。

  万工让吴江很多企业家从震惊中意识到:一个依靠科技可以创造财富的时代到来了。科技项目、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这些要素开始加速进入到企业家们的头脑中。

  数据显示:2005年吴江全年的专利申请量为718件;2006年一下子增加到1891件;2007年,更是大幅攀升到8636件,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其中发明专利 1508件,占总量的17.46%,位列各县市第一,专利授权量1282件,同比增长78.8%。吴江被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市。今年1至9月份,全市申请专利达6781件。

  政府“四大支撑”送给企业

  “点燃”吴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热情的远不止“奖金”,还有吴江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创新的重视和引导。

  2006年,吴江召开了科技和人才大会,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下发《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名牌战略、引进紧缺人才、留学人员创业园、标准化战略、创业投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推进自主创新步伐。

  ——强化企业主体支撑。

  吴江把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充分利用吴江与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全面合作优势的同时,重点开展与其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找准自主创新结合点,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盛虹集团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行业内专家教授为企业培养踏实肯干的科技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集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获“第二届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进步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2006年,集团被列入江苏省百家重点企业,盛虹印染被评为国家级印染新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同时被评为国家级超细纤维生产研发基地,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国家级生产研发基地的企业。

  ——强化服务体系支撑。

  成立于2003年12月的吴江市纺织科技中心,是盛泽地区唯一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家集科研、开发、培训于一体的省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该科技中心自成立以来,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纺织新技术研发,原料测试、检测,面料分析,创意设计,成果推广,咨询诊断及纺织技能培训等一系列社会化公共技术服务,为盛泽纺织企业的科技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仅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就培训技术人才332次,提供面料分析服务4889次,提供无偿技术咨询资料586次。

  目前,吴江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起金鼎净化钢构研究所等7个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以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与风险,提高企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优化创新载体支撑。

  近年来,吴江发挥吴江经济开发区和汾湖经济开发区在自主创新中的龙头示范作用,使之成为自主创新的集聚区、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区。

  2006年2月,吴江市科技人员暨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式揭牌成立。由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和市科技开发中心共同出资5000万元成立吴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科技人员创业园内的项目建设管理、物业管理和各类专业申报等业务。成立1年多来,吴江科技创业园作为规模孵化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孵化器”,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已有25家企业入驻,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9名,园内已有3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作为吴江引进的紧缺人才,我在这里得到了优厚的待遇,我将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全身心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日前,来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光纤研发、享受国务院津贴、目前在亨通工作的王英明,在获得吴江市一次性50万元的安家补贴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今年吴江市紧缺人才引进资助仪式上,共有15名高层次人才获得了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资助。今年10月份,是吴江“第二届人才服务月”,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先后举办的7场招聘会共吸引1.1249万人才入场,达成意向6530人。

  统计显示,目前,吴江全市人才总数已超过6万人。吴江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07年,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7家,亨通集团创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6.9亿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累计达21只,8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自主创新永不停顿

  吴江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行业所占比重比较高,因此更容易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企业优势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化道路尤为紧迫。

  吴江市委书记徐明指出,构建全市科技创业创新的新环境、实现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新突破、继续保持专利申请的先进地位、有效提高科技载体的服务水平,这将成为吴江今后一段时间在引导企业推进自主创新方面的主要工作。

  转变需要信心,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扶持。

  ——提供及时周到的政策支持。吴江将通过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到2010年,市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达到当年财政实际支出的2%以上,镇级财政达到1.5%以上。大力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一般企业研发经费达到或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或超过5%。

  ——精心组织高新产业申报重点科技专项。瞄准国家重大项目及省重点项目,集成各类科技资源,精心组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新化领域内的重大关键技术申报省和国家的重点科技专项。突出重点企业和新兴成长产业骨干企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

  ——突出抓好招才引智,有效提升科技载体服务水平。努力引进一批高科技的人才和项目,不断提升市科技人员创业园的层次和水平。切实发挥吴江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创新推动和辐射作用,从着眼于承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高端产业落户,全力打造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自主创新载体。
发表评论 】【打印】【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