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指在提高出口服装面料生态安全的PH值测试将于明年2月正式执行。
此前多年,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在对出口服装、面料样品进行抽检时发现,PH值超标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服装出口延误事件。
仅在一个月前,绍兴市检验检疫局就上虞办事处在对辖区内出口服装企业进行安全卫生项目抽样检测,结果发现49份样品中有44份PH值超标。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方网站一文就此发出“预警”,“pH值超标现象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
一业内人士表示,pH值是指面料中残留的酸碱含量,一般要求都在中性范围。由于人体皮肤的表面呈弱酸性,这样有利于防止病菌的侵入,如果服装中的酸碱度超标,就会使人体皮肤的免疫力降低。
一个直观的表现是,部分皮肤敏感的群体,如果穿着pH值超标的服装,会引起皮肤红肿或者瘙痒而导致身体不适。
这个仅对少数“身体不适”人群才会出现的生理异样,并未引起大部分进口国对服装pH值的强势监管,这使得部分国内纺织企业游离于抽检制度之外。
但这种现象将在绍兴得以改变。11月20日,绍兴市检验检疫局发布《关于对绍兴地区出口服装面料加做pH值测试的预备通知》,此举意味着绍兴纺企业正式进入“需检测的出口服装批中加测pH值”准备期。
历时5个月准备期和缓冲期之后,明年4月1日,这项措施将在绍兴地区强制实施。
同样,占全国丝绸出口量四分之一的盛泽,在近期也该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