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之前,没人知道盛泽有家企业叫吴江沪华纺织有限公司,因为它成立还不到一年;2008年之后,也许很多客户记住了这家企业,因为它在这一年中的发展速度太快,而它的异军突起也成为了全市中小企业对抗金融危机的样板。
沪华第一次出名是在“2009/2010秋冬中国流行面料”评比中,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外贸企业首次参评仅以六块面料参选,就以一款尼龙和涤纶混纺的“靓斯”入围,与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这些流行面料“常胜军”一起跻身20家入围企业名单,“命中率”甚至高过一些老牌企业。紧接着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集体报名中,它首次报名参展即要下了36平方米的展位,是东方丝绸市场协会17家参展企业中面积最大的。
总经理杨贤兵告诉记者,他刚参加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举办的“2010年度春夏潮流导向与面料设计指导”专题讲座。“我只想了解自己的面料在国内处于什么水平,以及与国际上的差距。”面对业内一流讲座,他却如此轻描淡写,是什么让杨贤兵拥有如此自信?“小企业要有大企业的眼光和魄力。”杨贤兵给出了核心答案。
杨贤兵自己主抓研发与产品质量,成立一年,沪华研发的新品就超过200种,企业规模虽小,但一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却超过了100万元。杨贤兵认为,产品要走差别化道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就要紧跟全球最前沿的面料流行趋势。因此,他将产品定位于欧洲市场,他的销售人员直接与意大利、法国等国的面料商接触。沪华80%的产品都出口国外,其中直接出口占到了35%以上。“欧洲流行的面料到中国一般有2到3年的周期。”他认为抓住了这个先机就既走进了国际市场,也抓牢了日后的国内市场。
沪华的很多观念都很超前,走在了同类企业前面。今年7月,该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将“沪华纺织”、“森尼”和“炫靓斯”分别作为公司产品的分类商标进行注册。他们还投入巨资在展会上展示企业形象,杨贤兵透露说,来年的上海纺博会他还将对展位进行特装。“品牌培育是从小到大的,企业的品牌推广要做在前头。”
成立一年来,这家仅有23名工作人员、面积仅有400平方米的小公司就迸发出了强劲的能量,业绩蒸蒸日上。每个礼拜,沪华都有来自意大利、法国、韩国、印度、乌克兰等国家的面料商上门洽谈。“我们的单子已经排到了明年4月份,根本来不及做。”杨贤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