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经历了严峻考验。2008年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紧缩的调控政策、次贷危机初步显现、生产成本高升使纺织服装行业利润趋薄;下半年GDP增幅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金融危机形势恶化更是让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内外需求双引擎熄火,这迫使产业及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应对危机应对。当然,每次经济面临拐点的时候,正是企业创新、产业机构优化的好时机。各项救市措施密集出台,中国政府四万亿元投资的拉动内需之举,又为2009年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及希望。
出口增幅继续放缓 海外市场消费结构改变
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外需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正在全面削弱。综合各方情况来看,2009年的纺织服装出口不容乐观。数据显示,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虽然保持8%的增幅,但11月当月已出现0.26%的负增长。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所遭遇的寒冬还将延续到明年,虽然将省去出口配额之忧,但订单和价格都将呈现下跌趋势,2009年上半年出口依然无法回暖。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2009纺织品服装出口环境渐暖。根据国信证券对主要出口地区纺织品服装消费的敏感性分析,预计2008年和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6.9%和1.6%,出口退税率上调到位、利率下降、人民币兑美元基本持平或贬值、原材料成本下降、出口市场份额提高等继续构成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主要推动力。
美国棉花公司近期的一份调查表明,美国约八成消费者明年并不打算减少服装、家纺消费,只是会对价格异常敏感。据此,有关人士表示,中国服装在欧盟27国占到了19.8%,美国占到1/3,在日本纺织品服装甚至超过了3/4。三大主要市场对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已建立了一种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会因危机而轻易改变,但会使人们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内销市场竞争加剧 二三线城市成主战场
毫无疑问,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内销市场是纺织服装业强劲的支撑。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速在三季度明显下降,预计明年存在经济衰退引起对纺织服装需求下降的风险。国信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内销市场主要压力包括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财富缩水的消费滞后效应、消费信心下滑等,预计2009年我国整体服装内销市场同比增长1.3%-5.3%。
国务院近期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对纺织品服装消费将起到正面拉动作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展望2009年,国家出台政策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无疑将为衣着类商品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奠定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由于近年以来外向型企业出口频频受阻,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转战内销市场,这必将促进新一轮行业洗牌进程。此外,受欧美市场需求减弱影响,国际服装品牌也将希望之光锁定中国,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战火将首先在省会和单列市以上城市点燃。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广大市场是国内企业转型的良好沃土。如何在变革中深挖二三级市场,树立品牌影响力,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新契机。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两大贡献率唱响升级主旋律
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将促进产业升级,在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进行产业链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成本和费用来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将使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契机。而从粗放型发展转变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科学发展,重点还要通过 “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来体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表示,2009年,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指导下,中国纺织工业将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推动重点科技攻关、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强度,加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普及先进工艺和产品功能、性能创新。他还强调,应对跨国垄断性品牌的压力,要靠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扩展,促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与社会责任为一体的品牌文化建设,构建品牌设计、生产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品牌供应链和价值链。
优势品牌加快扩张步伐 两极分化格局严重
2008年,中国纺服行业走过了不平坦的一年,经济低迷、利润回落、竞争激烈的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继续淘汰规模效益落后企业的同时,整个行业还会呈现企业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的局面,行业利润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生存处境堪忧。
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2007年已经开始显现。资料显示,全行业45187户规模以上企业,1/3的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90.8%,占行业2/3约3万户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9.2%。到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纺织行业遭遇更大困难。业内人士认为,纺织行业宏观向好、微观困难、全局乐观、局部不平衡的局面2009年将更趋明显。只有优势企业才能保证利润仍有较快增长,其这将进一步促使行业内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
国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虽然2008年纺织服装板块增速和盈利水平继续低于整体市场,但是内销品牌服装零售企业利润增长迅速。美特斯邦威、七匹狼和报喜鸟等行业优势企业,尽管今年受宏观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利润比去年还略有上升。
纵观2008年服装终端消费市场格局也发现,在国内服装消费实际增长趋缓的背后,出现中高档品牌与低档产品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现象,与低档市场难以抢到一杯羹的情况不同,中高档服装品牌正保持良好的销售增长态势,成为支撑国内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寒冬仍将持续 中小企业谋求转型突围
外贸需求收缩、生产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对产业调整的呼声,将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推向发展的拐点。尽管2008年已经成为过去,但各界推断“寒冬”效应仍将继续。部分企业负责人估计2009下半年形势会回暖,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则认为,对服装加工企业来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形成一个时滞,真正的“寒冬”将会在2009年9月以后。
由于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帮助纺织服装企业渡过“寒冬”。但企业能否安然渡过这个严峻时期,关键还得靠其自身的努力。特别是占占行业总数三分之二的困难企业和广大规模以下小企业,只有通过品牌和技术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加工型企业向品牌和贸易型转变,才是企业长久生存发展最有效的武器。
杜钰洲表示,面对占行业99.4%的中小企业,2009年将加大公共服务,提高产业集群社会化功能,在质量、研发、信息化、物流与市场、培训、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使结构调整平稳有序推进。
产业区域布局优化 中西部地区迎来机遇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近年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如浙江培罗成集团公司计划迁往湖北宜昌,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元在三峡库区的万州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雅戈尔15万套西服在重庆下线……中部省份也积极做好迎接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准备,六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都将纺织服装业放在本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今年以来,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使珠三角等传统产业聚集地遭遇发展瓶颈。同时,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兴起,企业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东部地区生产开始收缩;中部地区产量同比提高了30%左右。河南、湖南、安徽、四川等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省份。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会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一轮产业转移将一直伴随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延续下去,直到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产业梯度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产业转移至少会持续十年以上。
可见,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转移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大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