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日前被审议并原则通过,两大行业均虽都认为是利好,但反应则稍有不同。相比装备业的“大惊喜”,纺织业则显得“不解渴” 。纺织业界期待在纺织品撬动内需时相关政策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纺织板块对规划利好“不领情” 5日,沪深两市纺织板块表现疲软,下跌个股多于上涨个股。收盘时,纺织、水泥、玻璃等跌幅居前。 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利好并没有在股市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振兴规划是政策在推动利好消息,而不是利好的基本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政策推动股市的局面没有改观,“获利为主,现金为王”的格局仍然持续。 他认为,至少现在,全球对纺织行业的复苏还是比较悲观的。真正利好的基本面数据的复苏,还要取决于内外部市场的消费能力,以及企业能否在消费复苏的时间里扛过去,拥有较好的利润支撑。 规划近“调整”远“振兴”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家在此时推出纺织业振兴规划,无疑是希望能够稳定纺织企业,来缓解就业压力。不过,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低于此前预期的17%。市场对此普遍认为“不解渴”、力度不够。 “很多人感觉力度不是太大,是因为一个百分点看不出多大的变化来。”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占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与过去相比,这能或多或少缓解出口企业的压力,同时也为以后留下了余地。 中国的纺织业拥有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仍有提升空间。他认为,从整个产业和国际形势判断,如果纺织品出口压力过大,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行业,出口退税率可能还会提高一点。 不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岳平并不感到意外。由于我国纺织业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市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调整出口退税是针对出口所采取的支持政策,而国际市场的萎缩不会因为出口退税率提高1个或者2个百分点之后而有所扩大。 汪前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也认为,从去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的效果来看,政策实际起到的作用,已经可以让管理层作此判断,而且目前实际情况比如财政力度等都无法实现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