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喜讯频出。继被评为浙江省“区域名牌”后,该园区又出台了新的鼓励政策,拿出1200万元资金用于当地扶持工业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当今整个纺织形势很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马桥经编”的此项鼓励政策,显然是用在了“刀刃”上,堪称力促产业升级的大手笔举动。
“刀刃”上的1200万元 据该园区负责人介绍,在这1200万元资金中,1000万元用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200万元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每一领域都主要包括‘政策扶持’和‘先进评选’两个方面。” 该负责人表示,在对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方面,主要从鼓励企业技改投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鼓励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出国考察和出国参展、鼓励企业引智引才、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展开。 例如在鼓励企业技改投入方面,该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生产性设备投入,对企业生产性设备投资额达到200万元以上,按竣工后认定的设备投资额进行奖励,200万元~2000万元(含2000万元)的给予1.5%的奖励(属经编及相关设备的再增加1%的奖励),20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给予1%的奖励(属经编及相关设备的再增加0.5%的奖励),50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的给予0.5%的奖励,1亿元以上的给予0.3%的奖励(奖励分段计算)。 在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方面,园区会对通过行政程序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名牌出口商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对经司法程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对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或浙江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对被评为嘉兴市著名商标或嘉兴市名牌产品的,一次性给予5千元奖励;对被评为海宁市著名商标或海宁市名牌产品的,一次性给予3千元奖励。同时,对持续推广运用"马桥经编"区域名牌并取得实效的企业,酌情予以奖励。 园区先进评选包括规模最大企业、发展最快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最大企业、技改投入先进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先进企业等多项,还包括十佳优秀企业、十佳外来投资者、十佳科技创新人物、十佳先进劳动者等。同时,园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扶持鼓励政策也与对工业企业的扶持政策类似。
从办实事出发 开拓利好优势
据了解,本次“马桥经编”推出大手笔鼓励资金,其实是该园区长期以来扶持政策的一种延续和拓展。
在去年整个经济和纺织业形势开始下滑的背景下,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千方百计地为企业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鼓励并支持企业走新型创新道路,园区开发公司去年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招聘了多名高端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信息技术中心,在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的同时,通过科技线、经贸线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申报,一方面优化了企业产品的结构,另一方面也为企业争取到更多政策支持。 为了让园区企业在行业中更有知名度和话语权,园区积极推行品牌建设年和质量标准年活动。同时,园区组织企业加入浙江省经编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切实开展有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并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卓越绩效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在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上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同时,该园区领导对园区经编业的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明确,沈顺年表示:“下一步发展还是要围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危为机,转型升级,以适应国内外的工业大形势,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沈顺年指出,“第一,园区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继续推进科技品牌标准质量年和人才(员工)素质提升年活动;第二是帮助企业在经济不景气、困难多的情况下树立信心、克难攻坚;第三要倡导创新,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创新,通过创新来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企业发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使各方面的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适应国际大形势的发展,适应我们行业形势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