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举办数次的中国棉纺织(色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排名,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棉纺企业都会关注这个排名的变化情况。3月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三届七次理事扩大会上,2008年棉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新鲜出炉了。在这张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的排名依然靠前,有些企业排名出现了下滑,有些企业的名字消失了,而有些企业的名字跃入50强行列。毫无疑问,这些变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 不仅仅是排名上的变化,在排名指标上,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今年的排名指标按照棉纺、色织分类,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人均利税、社会贡献率四个方面。其中,社会贡献率是新增的排名指标,而原有的“利税总额”不再进行指标排序。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强调的是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由小见大,知微见著,细节的变化往往能反映行业的一些重大变化。将社会贡献率作为棉纺织企业一项排名指标,其用意不言自明,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和呼声逐渐强烈,社会贡献率成为评价棉纺企业的另一项重要的指标,它也成为引导棉纺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变化无处不在,变动无时不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棉纺企业经历了罕见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统计,本次排名结果中,2008年棉纺织行业前50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提高了6.06%、出口交货值同比提高了2.5%,色织行业前10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提高了10.89%,出口交货值总额同比提高了8.56%。虽然这些指标的增长率较往年来说不算高,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处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2008年,棉纺企业努力地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 泥沙俱下正是淘金时。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市场中,适应变化,加快调整成为唯一的出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此次指标排名公布之际,号召棉纺织企业,立足于解决当前困难,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品差异化开发、自主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纺织与循环经济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为棉纺织企业走出困境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