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王江泾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走节能减排的发展之路,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镇长陈天荣在谈当地纺织经济科学健康发展时这样表示。
“织造名镇”的“环保觉醒” 王江泾镇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域,毗邻上海、杭州、苏州和杭州湾乍浦港,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尤其是纺织织造工业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态势。目前全镇纺织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5%,年织造能力达30亿米,印染后整理企业13家。集织造、加工、印染、贸易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以及规模企业和家庭工业共同发展形成了王江泾镇的独有特色。 这里既是纺织工业经济发达的重要集群板块,还是遐尔闻名的鱼米之乡。“2001年因盛泽污水排放导致秀洲区鱼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事件,给秀洲纺织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嘉兴市、秀洲区和王江泾镇各级政府把污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陈天荣告诉记者,王江泾镇目前已有纺织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200多家,在纺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好印染污水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节能减排实现纺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王江泾镇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攻关课题。 “必须要下大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随着纺织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增大。13家印染企业、2家热电厂和31000多台的喷水织机成为王江泾镇节能减排和治理污染的重点。近4年来,我们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减排每年超额完成区下达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每年同比下降6%以上,节能减排考核位列全区之首。”陈天荣介绍说。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驾齐趋 近年来,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在此大环境下,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由于企业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能耗也随之加大,污水排放随之增多,与资源限制、环境保护形成矛盾。节水、节能、降耗、减排成为各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和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集群地区政府和企业任重道远的发展任务。 是先保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环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江泾镇政府领导坚决提出要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环境的“绿水青山”。在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镇政府制定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环保部门具体抓、企业服务中心配合抓的“四抓”的工作机制,并配套出台了四项具体措施: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节能减排任务与年终考核挂钩;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好的企业奖励,完不成考核的企业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节能减排进度缓慢、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采取限产或停产;企业定期向政府报告节能减排进度情况。同时,镇政府采取“淘汰落后设备、建标准厂房、集中建站、适度规模联建、大户带小户、单建站”等六种模式加大减排工作力度。 据陈天荣介绍,3年来王江泾镇实施并完成了减排工程35个,节能项目25个,全镇COD从原来废水入网浓度在800以下,降低到现在的500以下;废水入网量从原来的57745吨/日减少到现在的38702吨/日,中水回用率达到45.2%,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王江泾镇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在陈天荣看来,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单靠行政手段来推进还远远不够,还要靠企业的科技创新、各级政府的齐抓共管和全民的共同参与。政府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得到实惠。只有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产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纺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王江泾镇传统产业升级调整已经在进行中。2008年全镇淘汰了400多台落后设备,14家纺织企业计划今年投资7.4亿元引进国际先进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向家纺领域延伸,加快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的招商工作和新型产品研发培育;通过市场贸易平台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使纺织业向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迈进。王江泾镇正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先进设备引进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纺织产业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