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连锁协会、中国百货协会、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秘书处以及河南四方采购等几家国内贸易采购大户,接到了商务部转发的邀请函,受邀参加今年广交会专门组织的一个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其实质是在出口下滑之势仍未见底时,推动外贸企业的产品内销。 长期以来,广交会都是“外贸专场”,一般的国内贸易商和零售商被坚决挡在门外,哪怕是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之后。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了这项转变。在外贸骤减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不得不更多地倚靠“内需”。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内贸和外贸是两套制度,外贸企业要真正转向内销,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纺织服装产业来说,从外贸向内贸转变,集群地区政府的帮扶必不可少。 从订单上说,国内采购的订单金额一般都没有国外的大。在预付款上,国内采购商要根据厂家情况,个别交涉,而不像国外采取的是国际标准的信用证和提前预付定金制度。另外,从运营模式上说,外贸采购是订单制,采购商给厂家下标准,甚至提供面料,然后下订单,货到付全款,而内贸采购是实物制,要求厂家先生产出货品,采购员根据厂家的货来决定买多少,这对厂家而言就是风险和库存问题。最后,做外单的厂家生产后不用考虑销售和售后服务问题,而内贸采购商则会要求制造商投入人员、资金参与促销、广告等,为商品的销售共同出力。 “两张皮”的内外贸交易模式,一方面使得国内纺织企业引进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加工的产品越来越高端;一方面造成国内企业与外商合作的形式越来越简单,局限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参与国际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低,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 在帮扶企业从外贸转型内贸的过程中,集群政府应该尽量平衡内贸和外贸的交易模式,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市场经营形态尽量实行平等的管理方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社会金融信用系统应主动地为国内市场流通提供好的服务工具,正在集群地区广泛兴建的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集群政府应从标准、计量、质量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帮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转向内贸提供技术支撑;从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品牌建设、开拓营销渠道、完善物流等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进行自主经营,防止企业放弃以销售毛利为主导支撑的赢利模式,转向“物业管理”的运作模式而失去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编辑 羽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