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和纺织服装的出口量都经历了较大波动。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贸易出口总量在2月经历了急剧下降之后,3月至9月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第四季度,出口总量开始不断下滑。就纺织服装的出口量而言,全年的波动也是非常明显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在2月也经历了巨大减少,之后5个月虽都在上升,但是增速的变化也非常不稳定。而在7月之后,纺织品出口量一直处于减少状态,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直到12月才有所增长。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业目前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出口量增速逐渐减少,达到自200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在2008年以来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且下半年主要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上半年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外,影响下半年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
美国作为中国纺织品的重要进口国之一,其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与中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而目前纺织品的销售量波动,与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有直接关系。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具体影响如下:
美国消费缩减导致需求减少。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初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第三季度萎缩0.3%,为自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同时,2008年9月,占美国经济最大比重的消费开支出现了17年来首次下滑,预示着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美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大,失业增加,经济放缓,居民的消费信心将下降,由此带来可能会削减对于商品的消费,对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进口商品的消费也会相应减少,而中国作为对美国的纺织品最大出口国,纺织业也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扩散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美国本身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下降,2008年秋季,美国的市场份额较2006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带来了全球市场需求萎缩。比较近三年来中国纺织品对各大板块出口的增速状况,除大洋洲外,对亚、欧、非以及北美的出口增速均呈现下滑态势。
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导致金融市场违约率的上升。这一违约行为不仅仅局限于次级房贷市场,连原来正常的那些贷款,比如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也可能会随之出现问题。因为负债累累的美国消费者会受到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实际收入缩水、通胀加剧、油价高企的多重冲击。
由于美国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使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出现很多坏账。例如2008年2月,美国一家大型箱包企业破产,殃及浙江5家企业的500多万美元应收账款。一个月后,一家占据近一半美国市场份额的便携式发电机生产商提出破产申请,又导致我国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综上所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负面影响较大。它直接导致了美国以及欧盟、日本等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数量减少,波动幅度变大,同时它可能会使美国进口企业资金短缺,从而使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坏账增多。另外,美国可能会出台相关的贸易保护和反倾销政策来减少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
危中之“机”
虽然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政策和形势。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2月5日联合发布《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此次调整将涉及3325个税号,这也是近半年来国内第三次上调出口退税。在2008年7月31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而在10月21日,又提高到14%。据业内专家表示,这次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涉及范围很大,行业将因此受益约170多亿元;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扶持的一个信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不再仅局限于制造这个环节的优势。
同时,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会议也体现了国家对纺织工业的支持。
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巨大的动荡,经济也面临衰退的风险,为了保持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元近来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势的状态。自2005年7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贬值之后,终于在近期稳定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虽然人民币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升值,已经对纺织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终于在近期内稳定在一个相对小的区间内,就没有从汇率上对中国纺织业造成威胁。而目前这一汇率的稳定在客观上与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元力保强劲有重要关系,客观上也在汇率形势上对我国纺织业出口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纺织品出口行业整合力度加大。虽然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企业纷纷倒闭,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也给仍然保留下来的纺织企业创造了机遇。激烈的竞争形势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客观上帮助了生存下来的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自身也会进行技术的升级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转型和提高效率等。这些都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内部整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比较
对于纺织业来说,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直接来看,两次金融危机都导致了纺织品出口量的增速变慢,但并没有一直下降,都呈波动趋势。使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加剧,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减少,对中国纺织业提出了挑战。间接方面,两次金融危机都导致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动荡,从金融市场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也带来了汇率市场的不稳定,使人民币币值相对变化。
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不尽相同。首先,影响纺织品出口的因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等国加强对纺织品出口政策的倾斜,以降价、倾销手段使国际纺织品价格下降,挤占了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而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地缩减消费,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亚洲金融危机从供给方使中国纺织品竞争力下降,而美国次贷危机从需求方面影响中国的纺织品出口。
第二,使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人民币相对升值,使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下降。而美国次贷危机却在客观上使人民币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币值,暂时阻止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第三,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范围上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波及面在亚洲地区,对中国纺织品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大,而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不仅影响到美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使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的需求下降。从程度上来看,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各国出口结构以及各自占领的细分市场并不相同,且亚洲其它国家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本来就并不是特别大,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依旧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而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其消费需求的缩减将对中国纺织品造成更深的影响。从影响时间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对纺织业的影响在一两年之内已基本被中国消化,而此次美国金融海啸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影响多长时间,依旧无法估计。
突围的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是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如今逐渐深入的美国次贷危机,都使纺织品的出口增速放缓,甚至出现波动。而中国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在政策上对纺织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和补助,更需要纺织业内部自身的完善与调整。具体说来,我国纺织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改善。
提高产品本身的附加值,而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可以发现,如果仅仅靠低价来打开国际市场,则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且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十分必然的,若想长久地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且,低价格战略更容易受到出口国反倾销的起诉,会影响到中国贸易形象,也不利于整个纺织业的出口。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目前,生产成本的上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样就会极大地缩减利润空间,而且会迫使产品提高价格,削弱了其竞争力。因此,应该从各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例如优化原材料结构,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创新等。
改变市场定位,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国际市场总是受到各国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是非常不稳定的。虽然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变强,但是国内市场还是相对稳定许多。而且中国的市场是相当可观的,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扩大内需,中国纺织业的前景依旧广阔。
开拓新的市场。就中国纺织品在欧美等国的市场而言,一方面这些国家金融全球化程度较高,一旦发生经济波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饱和度,市场空间并不太大。中国纺织品可以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其他国家的市场,一旦能在这些市场上立足,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更多的利润。(编辑 羽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