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批节能减排示范单位日前签约。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和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自愿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监督指导。
其中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作为针织行业有代表性的园区,承诺对园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一期工程完工时达到用水300万吨目标。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则承诺对企业用水实现零排放,利用余热回收、蒸发、冷却技术达到节约目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约束、担纲示范呢?
“节能减排既是国家的号召和要求,也是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做好这件事,既是为国家,也是为大家,更是为自家。”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说。据他介绍,海宁经编产业园一直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节能环保要求成为园区的一个准入门槛。园区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工业污水全部要回网统一处理、排放。目前已把95%的企业生活污水也同样回网,保证了河道清澈。3年前园区办了一个热电联厂,取消了小锅炉,使空气污染和能耗双双降低。沈顺年说:“当时看此举比较超前,现在看来是大有必要的!”
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瑞华说:“我们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企业包袱重,能耗高,影响了企业效益。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我认为节能减排既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促进企业升级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愿意作为示范单位,为节能减排工作尽绵薄之力。”
新凯纺印所在的太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他们要结合这种情况选择一条综合系统的节能改造之路。承担新凯纺织新厂房节能减排项目的是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伟民出身纺织企业。他谈到自己致力于节能技术和项目研发的初衷时说,企业节能的最早觉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要效益,能耗是一大块。他出于这一点开始在纺织厂小改小革,然后逐步推广做起系统工程。新凯这个项目集中了他近20年在纺织厂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外一些蒸发冷却、间接装置开发了一种适应纺织厂的大风量装置,使用效果不错。“在这个项目上我们集中采用了零排放技术,包括余热回用技术,包括屋顶结构系统,这些在厂房上集中体现出来。”
据秦瑞华介绍,采用节能环保专项技术虽然在新技术使用和投资上增加了一部分,但能耗指标明显下降,如企业年消耗标准煤节省达到1万吨以上。企业在全部设备上加装了变频装置和节能电机,包括节能灯管、节能材料,这也将使企业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明显提高。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奚旦立在签约仪式后对如何做好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能耗、水耗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达一倍以上,一方面说明我们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节能减排的空间所在。从国家层面讲,要重视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关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行业层面讲,要增加行业间的交流接触,特别是规模以下6万多家企业的接触联系。从企业层面讲,第一要做好清洁生产和能源设计,切实找出差距和症结。第二要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计量管理,发动全员节能减排。
奚教授说:“节能减排不是金融危机来临时的权宜之计。产业也好,企业也罢,生存之道不是靠降低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而是靠技术革新。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能激发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崛起,也就是在约束中重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说:“节能减排,不光是企业的形象追求,更是整个行业转型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项工作面前,我们应该有战略眼光!”(编辑 羽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