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第14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该展览会自1984年召开首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俨然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德国、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展商踊跃参加了此次展览会。
较之于上届展会,本次展会现场设定现场导购区,为观众提供专业性的导向服务,同时展会同期举办2009中国纺织行业高峰论坛,为广大展商和专业人士分析金融危机给纺织行业、特别是纺机行业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围绕“危机商机契机”等主题、议题来发表演讲、展开对话、进行讨论,从而找到中国纺机行业未来更好的发展趋势,推动行业的蓬勃发展。
毋庸置疑,此展会已成为我国的民族品牌,承办方雅式展览公司将延续这个发展方向,继续努力提升展会的知名度,扩大此展会的影响范围,力争在国际范围内树立中国品牌,为全球纺织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崇尚“冬天卖冰激凌理论”
近半年来,纺织行业一直困扰不断。先是美国取消配额的利好消息,没过两天美国又提出“特保”协议,而国家发布的提高出口退税的规定中未涉及到纺织服装行业,加之金融危机的侵袭,环境的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纺织业的发展进程,业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江苏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忧心忡忡的说:“企业现在的处境太艰难了,订单大幅度减少,唉,应市政府要求,企业员工只得减薪才能保证企业不裁员。”而江苏盐城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卞贵祥副总经理却给出另外一种说法:“艰难环境可以淘汰那些效益不好、效率低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到效益好的企业,促进整个纺织产业的升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何其幸也!”他坦言道,“我的观点呐喊出高效益企业的心声。”
他的看法与资深业内专家朱裕伦先生的观点如出一辙。“我很欣赏冬天卖冰激凌理论,”朱先生用这句名言鼓舞整个纺织行业,“冬天卖冰激凌,不但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能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产品的形象,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纺织企业应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扩大公司宣传力度、加大服务水平、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提升公司知名度,“现今低迷的发展期正是纺织企业建品牌、树形象、提升实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这个理论在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发挥了作用。因展馆前宽达6个广告位的巨幅广告,激起了记者想了解该公司的欲望。无数次经过该公司展台面前,总是参观咨询人数络绎不绝,颇不容易地等到戴总有个空闲,记者赶忙上去进行采访。“今年公司斥巨资提升公司知名度,”戴总介绍今年来的两次大动作,首先是5月份邀请魔术师担任产品形象代言人,再者是在这个国际性展会上高强度的宣传公司,树立公司形象。“在整个纺织业的低迷期,我公司采取的这两项宣传措施还是卓有成效的,我感觉纺织企业建立品牌正当时。”
国际性展览会不可或缺
“一个好的行业展览会应该是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帮助的,”此次纺织工业展览会承办单位雅式公司董事长朱裕伦先生对展览会优劣给予这样的评价标准,“我所说的行业发展不是单指某个国家或城市,而是指整个国际大环境中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了解,此次展会得到浙江、江苏等16个省厅的大力支持,概括来说展会具有两个“国际化”特点。首先是展商及买家国际化,在近千家展商中,有近半是国外纺织企业,他们将最新的纺织技术、纺织设备、纺织器材带入国内,国内企业借助展览会这个平台,掌握领的纺织技术和理念,在利用科技进行创造企业效益的同时,站在国外企业的“肩膀”上进行技术的完善与创新,充分地与世界接轨,避免踏上研发生产途中的弯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从展会现场情况来看,海外买家在这次展会中也非常活跃,他们对日益壮大的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再者是布局的国际化,此次展览会规模空前,首次全面启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东西翼展馆,为了方便展商及专业观众的参观与交流,会场展区的布局参考国际性大展览会的布局理念,严格按照专业分类划分展区。
“此次展会的布局让我们更方便地了解中国同类企业的研发方向,”Truetzschler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刘古立经理充分肯定了此次展会的布局,“我公司新推出的两款产品全部定位中国市场,相比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我较担心我们的市场研究不够准确。以致于产出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这样的展会布局让我们明白我们还缺什么”。此外他觉得这样国际化的展会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兼董事长戴步忠先生的参会感受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我非常看好这个平台,它让我了解国际纺织动态,从而矫正研发方向,产出更优质的纺织设备。”唯一令其不满的是展会的周期为2年,他觉得这样的国际性大舞台应该每年都举办一次,“这样更能节省资源。”
我国纺织业发展迅猛
据雅式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国外展商的比例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这和我国纺织业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朱裕伦先生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近20年的大力发展,我国纺织产业不断壮大,国内知名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如福建柒牌、彬彬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如意集团等,我国纺织机械产业也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此外,由于国际市场的日渐萎缩,国外企业纷纷通过兼并重组国内企业等方式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国外先进技术及大额资金的注入提升了国内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毋庸置疑,国际纺织产业的中心正在东移,如纺织面料的东移、纺织机械生产的东移等,我国正凭借庞大的内销市场,吸引着国际纺织巨头们的眼球,从而逐步实现本土企业“走出去”的宏远理想。
当然,国内外政策变动也在为我国纺织产业健康发展铺平道路。纺织业作为我国16大待振兴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高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拨付专项资金扶持优势纺织企业发展、加大纺织原料收购力度,宏观调控纺织产品价格等,无一不是纺织业的利好。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纺织业出口的困扰一直不断,先是全国纺织品贸易配额解除,为中国纺织品大量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扫清障碍,随后美国、欧盟等采取的“特保”政策敲响中国纺织企业的警钟——不能冒然的狂打“价格战”,进一步加强中国纺织企业的品牌意识,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纺织产业的升级。
“纺织产业需升级的意识早已经深入企业‘骨髓’,只待每个企业依据自身实力逐步加快产业升级,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提醒国内纺织企业,“预计2010年底全球经济环境将开始复苏,在这段市场低迷期,国内纺织企业应做好建立品牌、练好内功、完善管理以及做好迎接全球大战的准备工作。(编辑 羽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