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编制发布的“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简称“盛泽指数”)信息系统监测显示,09年6月市场月度景气指数为86.55点,与上一月度相比下调了5.65点。其中,化纤类产品月度景气指数为86.44点,相比上一月度下滑了6.22点,丝绸产品景气指数为86.44点,相比上一月度下滑了8.12点。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六月份,市场景气指数在市场进入淡季之后下调趋势明显。下面我们结合相关二级监测指标来具体分析一下指数下降的原因。
一、 从化纤类产品的二级指数对比来看指数的涨跌情况:
化纤类产品景气指数构成及涨跌情况:
二级分类指数 |
2009年5月 |
2009年6月 |
涨跌变化 |
市场总体判断 |
93.5065 |
92.0705 |
-1.436 |
进货成本 |
66.5217 |
80.6167 |
14.095 |
销售总量 |
98.6842 |
93.5982 |
-5.086 |
产品订货 |
88.3196 |
86.7841 |
-1.5355 |
产品销售价格 |
86.4629 |
83.7004 |
-2.7625 |
盈利(亏损)变化 |
87.5546 |
78.3843 |
-9.1703 |
流动资金周转 |
84.9345 |
76.2009 |
-8.7336 |
企业融资 |
89.5652 |
75.4923 |
-14.0729 |
贷款拖欠 |
88.0435 |
77.9736 |
-10.0699 |
顾客人气 |
105.2402 |
91.8502 |
-13.39 |
店员工资 |
95.4148 |
92.9515 |
-2.4633 |
产品创新 |
107.7586 |
95 |
-12.7586 |
运输成本 |
75.1092 |
80.837 |
5.7278 |
货物发运 |
97.1616 |
94.4934 |
-2.6682 |
资源供应 |
111.2554 |
105.9081 |
-5.3473 |
总体经营 |
89.9782 |
74.0741 |
-15.9041 |
通过上图表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 反映化纤产品景气指数走势的几个重要指标,在09年6月继续有较大程度的下滑。比如:市场总体判断、销售总量、产品销售价格、盈利(亏损)变化、流动资金周转、顾客人气、货物发运、资源供应、总体经营等指标都有回落。而进货成本、运输成本指标却开始明显增加,这充分显示淡季市场销售疲软,厂家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分析造成6月指数回落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金融危机下,六月份的淡季行情显得更淡。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盛泽纺织行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新产品开发方面比较落后、纺织品同质化发展比较严重、常规产品为主、面料出口依存度偏高、市场营销手段传统、过于依赖周边市场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6月份市场景气指数。
2、外贸销售困境难改。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各个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加,采购商也不例外,像目前不少采购商在大量采购纺织面料时,首先以纺织企业有出口退税为由竞相压低价格,而一些纺织企业为了保住订单,不得不忍气吞声,把这部分利益拱手让给采购商。这种残酷的外贸环境将继续制约纺织品销售,特别是在淡季的大环境下,甚至有进一步放大的可能。
3、原料行情震荡走高导致企业刚性成本加大。如半光聚酯切片价格从月初的7950元/吨,到月底已经涨至8300元/吨,涨幅达到了350元/吨,有光聚酯切片则从8000元/吨涨到8350元/吨,涨幅为350元/吨,但是,在采购商竞相压价、订单大幅减少的今天,原料价格上涨应该说是与现时行情背道而驰,在纺织企业的销售利润进一步缩减的同时,进货成本的增加无疑对市场景气形成冲击。
4、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还面临着资金紧张问题。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积极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但更多的中小纺织企业自身资金循环功能和“造血”功能都不是很强,一旦销售不畅,企业的资金压力就会骤然上升,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6月恰逢淡季,很多企业的产品都面临销售困难的风险,因此资金紧张是必然的。
二、从蚕茧丝绸类产品的月度景气指数的二级指数对比来看指数的涨跌情况
6月蚕茧丝绸类产品的月度景气指数为86.44,与上月94.56点相比继续下滑。今年以来真丝绸持续不太景气,外需出口绸缎减少,多数企业判断上半年丝绸将不会景气,而该景气指数的表现也与多数企业的判断相互吻合,6月各个二级分类指数详细变化对比如下:
二级分类指数 |
2009年5月 |
2009年6月 |
涨跌变化 |
市场总体判断 |
92 |
88.3333 |
-3.6667 |
进货成本 |
74 |
66.6667 |
-7.3333 |
销售总量 |
110 |
86.6667 |
-23.3333 |
产品订货 |
96 |
75 |
-21 |
产品销售价格 |
102 |
89.8 |
-12.2 |
产品库存 |
104 |
88.64 |
-15.36 |
盈利(亏损)变化 |
86 |
76.6667 |
-9.3333 |
流动资金周转 |
92 |
82.9167 |
-9.0833 |
企业融资 |
90 |
79.1667 |
-10.8333 |
贷款拖欠 |
78 |
79.1667 |
1.1667 |
顾客人气 |
78 |
74.1667 |
-3.8333 |
店员工资 |
94 |
97.9167 |
3.9167 |
产品创新 |
100 |
89.5833 |
-10.4167 |
运输成本 |
82 |
81.25 |
-0.75 |
货物发运 |
88 |
79.1667 |
-8.8333 |
资源供应 |
108 |
112.5 |
4.5 |
总体经营 |
92 |
85.6 |
-6.4 |
从二级分类指标可以看出,6月份,盛泽茧丝绸市场总体判断、销售总量、产品订货、盈利(亏损)变化、企业融资、顾客人气、产品创新、货物发运、总体经营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值得留意的是六月份茧丝绸的成交量依然非常低迷,这一方面是因为本月干茧盘面走势以震荡调整为主,盘面涨跌互现但仍以价格回落为主,而成交量则持续降温。
由于当前各主要产区的春茧收烘已经基本结束,而各产区的收购价格也已经过了价格高峰,呈现出收购价格回落的迹象,如广西的主产区宜州,由于六月上市的春茧质量出现下降,收购价格也应声而落,一些产区如广西宜州的收购价格已经呈现出回落趋势,而这势必对干茧盘面价格造成影响。
此外,虽然说各地产区都在减产,但是下游的缫丝企业由于外销形势的严峻也都在减产,并且生丝价格上涨乏力,导致不少卖方对干茧价格后期走势都不看好,而盘面价格又呈现持续回落的情况,且后期干茧质量也在下降,即便加上质量提高也“无力回天”,所以卖方纷纷出手,即使亏损也是小亏要比大亏好。
而与干茧盘面不同的是,本月的真丝绸成交量异常冷清,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局面,因为虽然五月份真丝绸出口出现了一定的回暖,但是六月份真丝绸出口再次回落,特别是对欧洲的出口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可见,一方面真丝绸需求无法突破,而另一方面则由于前期干茧的收购价格过高导致茧本攀升,但真丝绸价格又上不去,缫丝厂出现普遍的生产亏损。因此,六月份缫丝厂的库存都不多,但出于对后期形势的考虑都比较谨慎,顾本月总体成交量都非常小,并且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真丝绸需求不旺,但企业也在减产,因此,在外销市场难有好转的情况下,需求减少与产量减少之间谁更占上风或许会成为影响真丝绸价格后期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后市预测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七月份市场景气指数可能仍会继续下滑,理由如下:
1、纺织品外销依然困难重重。据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降幅为10%,小于出口总体降幅,但依然无法就此作出转暖的预报。美国今年1-6月纺织服装进口继续呈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未出现走出历史底部的迹象。欧美市场采购商压价越来越凶,行业削价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品出口均价下降幅度超过10%,甚至出现“货在船上运,销售打对折”的情况,6月至9月或许为出口最难熬的时候。
2、经济危机不能说已经见底。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S226;蒂莫7月3日出席由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在上海举办的论坛时表示,“即便出现了经济增长势头,我们也不能够因为出现复苏的势头就感到沾沾自喜。经济危机还不能说已经见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纺织行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极有可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受到牵连。
3、冷冰冰的数据表明,在终端需求并无明显回暖的情况下,纺织行业还缺少走出寒冬的足够动力。其次,个别指标的见底回升,并不能反映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中小企业最贴近行业对经济景气度的感受,对于判定纺织经济是否真正进入复苏区间具有特殊意义。
4、纺织企业两级分化严重。据我们市场调查发现,盛泽的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更趋严重,原料库存和产品销售形势也相差很大。企业间产品销售“两重天”现象更趋突出,资金相对充足,内外销订单尚能支撑的企业一方面通过“开沟渠,广积粮”抢占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用证、价格承受能力强以及广建营销渠道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外单下滑的冲击。但是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却没有能力抵制这样的风险,最终停产或限产。这样的两极分化不利于纺织行业整体的发展。
5、我们认为,就中国纺织行业整体而言,确实有回暖迹象。但当前国内纺织行业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大量中小企业的景气度仍不见好转,显而易见,仅仅根据少数骨干企业数据得出的所谓回暖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很难得到业内一致认同。(编辑 羽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