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习惯印象中,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大多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差、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但是走进震纶棉纺有限公司厂区就会发现:生产车间内,机器高速运转,却看不见几个工人,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武装的传统纺织业正一步一步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在震纶公司尤为明显。
瞄准“二化三高”目标
近年来,震纶依靠科技进步,每年花巨资引进一大批国际先进的纺纱设备,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保证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使公司在万锭用工、吨纱能耗、产品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正向现代化纺纱企业“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奋进,全力打造全球最优粘胶纱研发生产基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震纶今年初勇于“亮剑”,抓住国家鼓励投资,审批项目、融资等平台相对宽松的难得机遇期,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纺纱设备,促进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确定新增环锭纺6万锭特种天然纤维纱线项目、气流纺5000头的发展目标,从而形成总规模19万锭、年产3.2万吨纱线的生产能力,充分显示了震纶危中求机、危中奋进的信心和决心,也是震纶高层决策者抢抓机遇、主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该公司投资2亿多元,重点建设175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生产设施的新厂区,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纺纱设备,从特吕茨勒的清梳联到日本村田的全自动络筒机和国内纺纱企业首家使用的1520A型1200锭环锭细纱长车等,都体现了纺纱装备的最先进水平。这些设备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之中,预计20日进行试产,这也是震纶为实现“二化、三高”目标的关键性举措。
趁势而上抢得先机
震纶在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企业“二化、三高”的进程中做到三个结合:实现“高速、高效”与“高质量”相结合,公司采用清梳联合机、自动换筒井条机、集体落纱细纱机和全自动络筒机等,不仅省去了繁重的手工操作,同时,这些先进设备都具备在线检测功能,能确保产品质量;实现“高速、高效”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相结合,新型纺纱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的大量投运,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减少用工,更重要的是实现科学减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大大提高了工人在劳动中的安全系数;实现“高速、高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大量的先进设备促使公司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劳动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劳动潜力,采用技术手段,加快操作工的巡回速度,细化操作动作,实现操作技术专业化,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性能,最终实现“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震纶甩出如此“大手笔”投入,公司董事长沈培荣表示,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始终咬住发展目标,用超前眼光看发展。他认为,每一次危机都是生产资源重新配置,市场份额重新分配的新机遇,“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前景非常看好。当金融危机来临,竞争对手无暇它顾时,我们正好可以乘势而上抢得先机。”今年,钢材、建材、机械设备等工业品价格以及国际运输费用大幅度降价,使得该项目的建设投资大幅度降低,设备供应商的报价比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谁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谁就能率先转型升级。沈培荣表示,他们不仅不会懈怠,还要更加紧迫地转型升级,更加只争朝夕地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编辑 羽熙)
|